百福集团CEO王小龙 :短期内 ,餐饮资本市场很难复苏 !

核心提示:生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动,将来是剩者为王 。尤其在当下这个时刻,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,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,得活到黎明的爱华外汇平台登录那一天!

百福集团CEO王小龙:短期内,餐饮资本市场很难复苏!

本文为弘毅理财董事总经理、百福集团CEO王小龙在“2022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”上的演讲实录 ,红餐网整编并首发。

我今天复制的主题是《资本寒冬下的突围之道》,主要是基于这几年我们在餐饮领域的理财和运维实践,来谈一谈对当下市场形势和将来动向的一些看法 。

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,剩者为王

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,这是2022年8月华为任(正非)总在内部开会时传递出来的话。当时我在朋友圈开玩笑说 ,我们真得很羡慕华为,也很佩服华为 ,因为他们直到2022年的8月才感受到寒气,而彼时餐饮领域的公司已经死了好几波了。

△图像出处:摄图网

玩笑归玩笑 ,眼下大家仍然需要对眼下和将来局势做出判断:对餐饮从业者而言,当下的时间点到底是漫漫寒冬 ,还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?

我个人的观点倾向于后者。这个至暗时刻的连续时间到底是一个月 、三个月还是六个月,见仁见智。AVA爱华外汇我个人认为 ,短则三个月,长则六个月 ,黎明就在眼前 ,但短期复苏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。

原因有三点。首先,从全国各地许多都市防疫放开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出 ,线下服务业在短期内受到的爱华外汇官方网站冲击其实非常严峻 。一方面大量人员感染 ,许多人生病待在家里 ,没办法出来支出;另一方面,很多员工也生病在家,相信很多餐饮朋友们都感受到了这一现状。

其次,从全球宏观财政生态来看 ,传染病对全球财政造成了很大作用。 在传染病的大根源下 ,从2020年开展 ,各个政府都推出了一些刺激财政的手段,到2022年 ,全球通货膨胀率已经很高了 。以美国为例 ,美元进入加息周期 ,而且越加越高 。这么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,但也对财政上升产生抑制作用,带来上升放缓甚至下行的风险 。

回头看资本市场 ,近几年市场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,是因为资本往往都会紧随市场财政 、实体财政的步伐 。同理可知 ,资本市场回暖的前提  ,一定是看到实体复苏的迹象 ,一级市场的理财更是如此 。Exness外汇官网所以我们认为,短期内资本市场复苏的可能性不大。

△图像出处 :红餐网摄

那在当下的市场形势下 ,市场风向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动?

这几年我们每年都会替换自己的判断 。2020年 ,我们认为“强者恒强”,短期的冲击对于有实力的公司难题不大 ,他们肯定能扛过去 ,而实力偏弱的公司恐怕就很难生存。

2021年,我们的看法有了转变 ,认为可能并非“强者恒强” ,而是“适者生存”,只有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动来变更自身经营方针,能做到优化 、变更 、收缩的公司才能活下去 。

到了2022年 ,我们的看法又有了变动 。我们认为,只适应生态恐怕还不够,毕竟生态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动 ,将来是“剩者为王”。在当下这个时刻,公司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 ,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 ,得活到黎明那一天 。

极端生态下,

要像帝企鹅一样抱团生存

我们过往三年的观点变动 ,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市场的残酷。在这样的生态下,公司该如何生存下来?

在回答这个难题之前,我想先复制帝企鹅的故事 。数千年前,南极的气候与今天完全不同 ,它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,才形成了如今的极寒天气。时过境迁 ,绝大多数生物已经灭绝,而南极的帝企鹅却在长年累月的气候变动中生存了下来 ,成为大自然伟大的幸存者 。

看过《地球日记》这个纪录片的朋友或许记得,帝企鹅能够生存下来只有一个秘诀——抱团取暖。庞大的帝企鹅族群紧紧围绕在一起,不断变更和变动阵型 ,从而度过长达三四个月的极寒 ,直到春天到来 。

△图像出处 :摄图网

一个机构也是如此,在极端生态下 ,我们要研究如何抱团取暖、如何打造如帝企鹅族群般的机构架构,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。

举个反例,大家可以看到,随着传染病管控渐渐放开,大量医疗机构出现了挤兑状况 。很多医疗机构里除了年长的 、有根本病的重症患者 ,也有很多手里没有药的年轻人 ,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难题 。虽然绝大多数难题已经渐渐得到了处理 ,但这个小插曲也说明 ,人类要像帝企鹅一样做到抱团取暖并不容易  。

此外,机构在活下来后 ,还要有进一步推动 ,即“固本求新谋推动” 。我认为一家连锁餐企最关键的还是单店模型。在严酷的市场生态下,要不遗余力地去优化单店模型 ,才能提高门店效率,进而提高存活率 。如果门店盈利水平不强 ,几乎没有挣钱的可能性 ,就会大量流血,公司越大死得越快。

对餐企而言,一定要借助当下的市场生态 ,加速设立门店新型流量模型。过去完全依靠线下自然流量的单店,一定要快速转型 。因为即使传染病重启过来 ,线下物理的流量也很难重启到传染病前,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多渠道、多场景引流 。

将来,餐饮的单店必须具备多渠道流量的运营水平 ,例如大众点评到店,这属于查找支出,又比如抖音 、短影片,这是近一两年兴起的素材支出 。再加上美团、饿了么等线上外卖以及很多品牌都在做的社区团购和团餐业务等等。

这些都是传染病封控期间  ,尤其今年在上海风控期间 ,很多品牌推动出来的几种水平 。做好以上几点,就能够做好“拉新” 。如此一来,就能大大提升公司的创收,使之能够有机会继续生存下去 。

“拉新”之外,“复购”也尤为关键。一个能够让支出者连续产生复购的品牌 ,才能成为优秀的品牌  。而要让老顾客多次支出,就需要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 、推动会员权益等等。

△图像出处:主题演讲《资本寒冬下的突围之道》

除了单店流量模型以外,公司 、公司甚至整个中国餐饮领域,都面临业务模式变更的挑战—— 从过去的纯直营,演变为直营和特许经营一体化模式 。

我们长时间跟踪研究国际品牌,发现国际上许多知名餐饮品牌都以特许经营为主 。例如达美乐披萨,其年销售额两百亿美金 ,全球近1.5万家门店 ,而其中98%都是加盟店 ,如今中国达美乐也目前申报香港上市。

又如汉堡王 、Tims咖啡 、Popeyes炸鸡 ,它们同属于QSR集团。这三个品牌的年销售额高达350亿美金,旗下总门店数超3万家 ,几乎都是加盟店。此外,很多人认为星巴克是一个纯直营品牌。实则不然,它在全球规模内加盟门店数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。

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。因此,对中国餐饮品牌而言,如果能够在反复打磨的直营体系根本上推动特许经营模式 ,是有机会连续做大的 。

领域快速变动时 ,

也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

在领域快速变动时 ,方能孕育出巨大的商机 。就如恐龙不灭绝,很多生物就会受到致命威胁。从这个角度来看 ,现在也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。

目前 ,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餐饮市场 。经过几十年的推动,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 。我们的市场做到1万亿用了28年,做到2万亿用了5年,做到3万亿用了4年 ,做到4万亿用了3年。按照过往的增速预测 ,如今中国市场规模应该已经突破了5万亿 ,虽然因为传染病的因素,领域现在的推动有所延缓 ,但这并不会变更其长期向好推动的动向。

△图像出处:摄图网

目前美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是6万亿人民币,当然其中包括了汇率波动的因素 。通过对比也能预判 ,中国餐饮市场的规模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。

再复制一组数据 :目前中国餐饮的人均支出是美国的20%左右 。若中国的人均支出与美国的人均支出完全持平 ,那么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 。

这个方向可能是20年或30年以后才能实现,但无论如何 ,这一天迟早会到来。因为中国人对吃饭的重视程度,远远高于美国。

大众对“吃”是很讲究的 ,需求也愈发多样化 。随着年轻支出者渐渐成为主流支出人群 ,他们在处理“吃”这个难题上的边际支出倾向会越来越高,明显高于60、70后甚至80后。这对餐饮公司来说也是机会 。

从市场主体看,目前中国餐饮上市公司的个体与整体的市值都远小于美国 。比如中国本土最大的餐饮公司海底捞 ,现在市值大约为170亿美元  ,高的时候达四五百亿美金;九毛九的市值大约为40亿美元;呷哺呷哺的市值约为13亿美元。

△图像出处 :红餐网摄

而美国六大餐饮公司中,麦当劳全球市值最高  ,达1900亿美金;星巴克的市值也超1000亿美金;百胜全球市值接近400亿美金;CHIPOTLE市值约为400亿美金;QSR的市值大概在200亿美金,达美乐全球的市值将近130亿美金。

因此 ,从整体上看 ,中国的餐饮公司在体量规模上也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。

第三方权威机构研究的数据表明 ,尽管经历了三年传染病 ,中国餐饮的领域连锁化 、品牌化动向仍然在进一步强化 。我们很有信心 ,中国的餐饮公司会做得越来越强 、越来越大。

伟大的公司都是冬天的儿童,

向逆势崛起的品牌“取经”

如果说三年传染病是“冬天”的话 ,伟大的公司都是冬天的儿童  。没有经过冬天的磨难的公司 ,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。

即使没有传染病 ,横向对比其他领域,了不起的公司也大都经历过九死一生。没有经历磨难 ,公司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。

在这三年 ,逆势崛起的餐饮品牌也并非凤毛麟角 。举个例子,我们理财的 、非常熟悉的品牌——Seesaw咖啡  。过去三年中,它的门店数有了明显上升 ,现在已有一百多家直营门店。它的单店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,其中最大的变动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,Seesaw咖啡的线上零售产品销售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
△图像出处:SeesawCoffee官方微博

在今年天猫双十一的销售排名上 ,Seesaw咖啡的销售额接近2000万 ,作为连锁咖啡品牌,在新零售产品销售榜单排名第一 ,名列瑞幸之前 。现在 ,其平均每个月零售产品的销售额都过千万,这只是门店以外的销售 。

在门店的销售模型上,Seesaw有堂食 、外带、外卖 、社群销售等等,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物种 ,其中的比例和架构还在不断优化。可以说 ,如果没有传染病,它或许还是个旧有的 、小众的精品连锁咖啡品牌 。

熊猫烫火锅是2021年8、9月创立的一个新品牌,在深圳的朋友们可能对比熟悉 ,目前它在深圳有5 、6家店。在传染病根源下 ,深圳全城几乎没有排队的品牌 ,大部分门店甚至没有客人 。可我却在深圳亲眼目睹了一个场景:熊猫烫的门口在排队。

它不是旧有的火锅店,而是一个识别为年轻人轻社交的火锅小店,模型不是“小火锅店” ,是“火锅小店” 。目前平均每家店面积约150平米 ,正常现状月均销售额达80万以上 ,即使受到传染病的作用 ,也能做到六七十万(销售额)以上,大家可以去验证我说的是否属实 。

煲仔皇也是我们理财的品牌,经过三年的传染病,煲仔皇已经成功从北京拓展到了华东。经过两年多,煲仔皇在华东市场几乎成为了赛道中的第一品牌,南京 、合肥两年均新增二十多家店。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 ,煲仔皇是不赔钱的 ,这在做直营的快餐里是非常少见的 。

△图像出处 :煲仔皇官方微博

最后是遇见小面 ,很多朋友应该都熟悉这个品牌。传染病期间  ,遇见小面从广州大本营推动到北京只用了大概两年。它在北京开出了三十多个店 ,并且几乎没有关店,北京市场整体是盈利的 。做过快餐的就知道 ,这绝不是容易的事儿。一般现状下 ,品牌至少需要3-5年的培养才能在市场站住脚,遇见小面两年内就做到了 。

大家要知道 ,危机的另一面也可能是机遇,并不都是困难 。

更多内容请点击【知识】专栏

精彩资讯